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质量基础支撑。回顾过去的一年,作为电力输送纽带的电线电缆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相关部门在电线电缆行业抽检力度加大,不合格产品被通报次数同比上升,加强电线电缆质量仍需警钟长鸣。
近日发布的《2018中国电线电缆市场质量白皮书》(简称《白皮书》)统计显示:2018年度我国质监系统、工商系统、市场监督管理局、终端用户及权威媒体等通报了984家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共计通报1885次,不合格企业数量同比增加90.33%,不合格产品被通报次数同比上升48.43%。
任何一家电线电缆企业想要生存都不可以忽略产品质量问题,创新、质量、服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力。想要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长远的发展,必然离不开高质量产品,这是对企业眼界与格局的考验。
强化质量基础支撑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多次强调质量问题,“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质量基础支撑”等关键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报告提出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开启了我国市场监管领域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格局。
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建设质量强国”,到2017年提出“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2018年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再到今年首次将“强化质量基础支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也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线缆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分时间、分地域多次开展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查,抽查对象包括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网络销售企业。加大对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的把控。
在线缆产品认证方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地方质检部门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电线电缆等重点消费品领域的获证产品实施了监督检查,覆盖生产、流通和进口领域1676家企业的2451批次产品,对不合格获证产品进行了撤销、注销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处理。
一次次强有力的质量抽查监督工作背后是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质量意识的提升。随着国家监管力度加大,媒体曝光率攀升,不合格企业数量上升引发更多思考。
据数据显示,2018年因产品质量被通报企业共984家,被通报次数1885次,不合格项目指标15个,不合格项通报次数2825次,同比去年有所上涨。其中,2018年电线电缆被通报原因统计情况因质量问题占比98.89%,质量、履约问题占比1.11%。在电线电缆产品抽检不合格种类中,布电线占比36.07%位列第一,电力电缆占比29.44%,架空绝缘电缆13.95%。
“非标”电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毫无疑问,电线电缆质量就在从严整治之列。”北京科讯电线电缆厂总经理南如清向中国电力报记者表示说。如今,在强化质量基础支撑的社会环境下,线缆行业市场政策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本质上讲,越来越多的电缆企业更加重视提高质量意识,“非标”产品将逐渐退出市场。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召开召回制度实施15周年媒体座谈会,据了解,北京通汇坤宇电线有限公司、北京昆仑兴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先后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了召回计划,主动召回缺陷产品。随着质量监管越来越严格,电缆召回或成为今后缆企的常规做法。
“从2014年起,随着国家监管力度加大,大部分缆企都意识到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坚持生产国标产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国标电缆与非标电缆差价大,一些唯利是图企业以次充好,售卖“非标”线缆产品。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有所好转,大多数缆企坚持电缆产品国家标准。
近年来电线电缆行业质量监管抽查次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产品质量不过关的企业难逃“法网”。提升质量方式有根可循,通过我国电线电缆市场质量数据研究,对不良行为企业、不合格产品、主要不合格情况等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厘清行业问题,增强公众对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现状认知。归根到底,推动线缆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仍需国家相关部门、企业、社会多维度共同努力。(中电传媒见习记者 邱燕超)